商策网
城市文化商业运营商

从 IP 到品牌:地方政府如何用文化 IP 打造城市新名片?

 二维码 13

在成都宽窄巷子,裸眼 3D 大屏上的青铜面具与现代街舞共舞;在敦煌夜市,数字化投影让飞天壁画 “飞” 进奶茶店的杯壁;在泉州蟳埔村,渔家女的 “簪花围” 通过短视频火遍全网…… 当城市文化跳出博物馆与史书,以更鲜活的姿态融入生活,一场关于城市名片的 “革新运动” 正在悄然发生。地方政府如何将文化 IP 转化为城市品牌?关键在于破解三个核心命题:如何让文化符号 “立得住”“活起来”“走得远”。

一、精准定位:解码城市基因,让文化符号 “立得住”

城市文化 IP 的生命力,始于对本土基因的深度挖掘。西安大唐不夜城将盛唐气象浓缩为一场沉浸式光影盛宴,仕女俑的妆容、胡旋舞的韵律与现代科技结合,让游客在夜游中触摸历史的温度;景德镇陶溪川把废弃的工业厂房改造成 “陶瓷文创硅谷”,年轻人用 3D 打印复刻宋代青白瓷,用潮玩盲盒演绎元青花故事,让千年瓷都焕发新生。这些案例表明,地方政府需精准定位城市文化的 “超级符号”,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共情点。

杭州上城的实践更具启示性。当地以《千里江山图》为灵感,将宋韵美学转化为文创产品的设计语言,推出 “宋潮十二时辰” 沉浸式体验项目。从点茶、焚香等生活美学,到宋词主题的数字藏品,宋韵文化不再是抽象的历史概念,而是成为可感知、可参与的生活方式。这种 “解码 — 转化 — 具象化” 的路径,让文化符号真正扎根于城市肌理。

二、产业赋能:构建生态链条,让文化 IP “活起来”

文化 IP 的价值,在于与产业深度融合。长沙超级文和友将市井文化转化为餐饮 IP,单店年客流量超千万,带动周边商业价值飙升;无锡东林书院开发 “状元文化” 文创,从书签、笔记本到主题研学课程,形成 “文化 + 教育 + 旅游” 的产业链。这些案例证明,地方政府需搭建平台,引导 IP 向多领域延伸。

数字化时代的产业融合更具想象力。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合作,通过数字技术让莫高窟壁画 “动” 起来,用户可在手机上 “修复” 壁画、与虚拟飞天互动;济南推出数字人 ,用 AI 技术展现泉水文化。这些创新不仅扩大了文化传播半径,更催生了数字文创、元宇宙文旅等新业态。当文化 IP 从 “观赏品” 变为 “消费品”,城市品牌的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得以双重释放。

三、创新传播:借势数字浪潮,让城市品牌 “走得远”

在短视频与社交媒体时代,城市文化的传播需要 “破圈” 思维。泉州蟳埔村的渔家女通过抖音分享 “簪花围” 日常,意外带火民俗文化,吸引全国游客打卡;成都 “新津梨花季” 借由直播与短视频,将乡村赏花活动打造成现象级文旅 IP。这些案例表明,地方政府需善用新媒体平台,让文化 IP 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传播。

影视作品与综艺的 “带货” 效应同样不可忽视。《梦华录》带火杭州宋韵美学,剧中的点茶、焚香场景带动线下体验热潮;《向往的生活》蘑菇屋落地常德桃花源,推动当地文旅收入增长 300%。地方政府若能主动融入影视、综艺等内容创作,将城市文化自然植入叙事,往往能实现 “四两拨千斤” 的传播效果。

四、全民参与:激发共创活力,让文化名片 “有温度”

真正的城市文化新名片,应是市民共同参与塑造的 “集体记忆”。苏州的 “园林下午茶” 活动让市民在古典园林中体验传统茶道,年轻人自发设计园林主题的盲盒、手账;成都的 “社区美术馆” 开进老旧小区,居民用绘画、摄影记录城市变迁。这种自下而上的参与,让文化从 “政府主导” 变成 “全民共创”,赋予城市品牌更深厚的人文温度。

社交媒体的兴起,为全民参与提供了技术支撑。景德镇的陶瓷匠人在 B 站直播拉坯过程,吸引百万网友围观;泉州的年轻设计师通过小红书分享 “新中式” 城市穿搭,带动本土品牌出圈。当市民成为文化传播的 “主角”,城市品牌的生命力将生生不息。

五、可持续发展:平衡保护与创新,让城市灵魂 “不失色”

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,需在商业化与文化保护间找到平衡。丽江古城在保留纳西族建筑风貌的同时,引入现代艺术展览和设计师品牌,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共生;扬州瘦西湖通过 “夜游 + 光影秀” 让古典园林焕发新魅力,同时严格控制游客流量,保护生态环境。这些实践表明,地方政府需建立 “保护性开发” 机制,避免过度商业化导致文化内涵流失。

前瞻性的布局同样重要。随着元宇宙概念兴起,南京推出 “元宇宙夫子庙”,用户可在虚拟场景中逛灯会、听评弹;杭州上城开发 “宋韵数字藏品”,让传统文化在区块链技术中获得新生命力。这些探索为城市文化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更多可能。

从成都的赛博国潮到敦煌的数字飞天,从长沙的市井 IP 到景德镇的文创硅谷,地方政府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的实践证明:文化 IP 的打造不是简单的符号堆砌,而是需要精准定位、产业赋能、创新传播与全民参与的深度结合。当千年文脉与时代浪潮碰撞,当政府、企业、市民共同书写城市故事,一张既有文化厚度又具时代温度的城市新名片,方能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,让世界记住属于这座城的独特传奇。




免责声明: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文中部分素材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。


联系我们:18149070180     15829938837
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雁展路1111号
扫码关注天集商策网
在线客服
 
 
 
 
 工作时间
周一至周五 :8:30-18:00
周六至周日 :9:00-17:00
 联系方式
咨询电话:18149070180
邮箱:1816066621@qq.com
登录
登录
其他账号登录:
我的资料
留言
回到顶部